专家视点

  • 同各族人民心连心肩并肩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根基、力量之源,深深扎根在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责任之中。党旗指引方向,精神激发动力。对于新时代的援疆干部而言,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信念信心。真金不怕火炼。试金石冶炼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炉中,镌刻着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援疆的时代虽有不同,但援疆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坚信“中国不会辜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不会辜负中国”。当前,国内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来看,特别要认识到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开展各项援疆工作;从国际来看,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十分严峻,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精神。第二,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动力之源。援疆是领悟并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有效载体。社会主义的幸福是实干出来的。要保持戒骄戒躁的作风、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 石文龙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民建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当前需要进一步推进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的权威,要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积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推进宪法监督制度的落实。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倡导者、发起者和组织者。政府是民主与法治的推动者、执行者,没有党与政府,也就没有当代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进步。因此,弘扬法治精神离不开党的倡导与政府的推进。应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组织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一些可行的建议对于丰富宪法日的内容、推进并完善宪法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链接地址:团结沙龙:民主党派成员畅谈弘扬宪法精神(qq.com)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的拥护——民主党派成员畅谈弘扬宪法精神_团结网(tuanjiewang.cn)
  •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加速形成,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义重大。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先行区、示范区,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中也处于标杆地位,基础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与成果充分体现出长三角作为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表率作用。总体来看,长三角的基础教育已初步形成一系列一体化联动协议与机制。然而,在实际推进中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具体而言:体制机制待理顺、政策落地执行待提升、有效协同举措待拓展等等,尤其是破解教育一体化过程中的“协同惰性”是推动长三角基础教育一体化有效机制建设的切实路径。营造有利于集聚创新人才的区域生态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是核心要素。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两个重要阶段——基础教育启蒙期与高等教育关键期,这两者同样重要、不可或缺。但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基础教育高质量一体化能够推进创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长三角地区构建起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营造创新人才共同培养、成长和使用的良好创新生态。长三角各地政府正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办好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是民
  •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类似于“时间开始了”的新的历史意识下,有关社会主义的想象与实践,构成了“十七年文学”的基本书写内容,并指向了一种不同于“现代文学”传统的“当代文学”建构。这一“当代文学”同步于并且内在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实践,因其鲜明的特征而产生了一系列知识、理论乃至美学上的挑战性。如何从历史的“内在视野”出发来把握这些挑战性,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理解当代文学何以为当代文学的关键点所在,也是今天建构“当代文学七十年”整体研究视野所需要面对的瓶颈问题。在这样的“当代文学”框架中,类似于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值得进一步讨论。从“职业革命家”的自我指认出发,《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以具有“少年布尔什维克精神”的视角,依托“组织部”这一特定场域,较为深入地呈现了革命与治理、主体与环境、精神与制度等之间存在的各种张力,以及企图克服这些张力的种种成熟或不成熟的努力,提供了“当代文学”之于社会主义治理探索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回应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案无论在学界还是在社会中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乃至争议,某种意义上甚至演变为了王蒙个人创作/命运沉浮乃至当代文学的重要转折
  •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授袁雯上海卓有成效的学习型城市治理助推上海高校职能的演变与创新,而上海高等教育对社会贡献能级的不断提升为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积蓄了重要力量,为上海首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校智力优势与上海城市发展双向赋能,为上海可持续的学习型社会城市建设提供了“加速度”。高校共话终身教育领域发展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基。高校以终身教育研究者为专业引领,汇聚终身教育决策者、终身教育工作者、终身教育志愿者等多元群体,共同探讨与商议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实践逻辑与现实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深刻思考。高校共建终身教育交互立交桥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高校积极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丰富教育服务形式,运用现代技术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多样的教育服务,激发上海市民投入终身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高校共享优质资源与转化科研成果是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赋能之本。高校持续深耕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等终身教育领域研究,其研究成果直接滋养了上海学习型城市沃土,而面向其他众多行业企业发展的科研成果,为终身学习网络中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了课程资
  • 准确辩证地看待和实施“双减”政策下的英语教学改革(2).pdf
  • 重述研究史谈及近年来的现当代文学“史料热”、文献史料的“繁荣”局面,或是其所取得的诸多成就、贡献,论者多强调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学人承担、完成,后之来者承其余绪、勉力前行的结果。这样的叙事模式固然不能说错,特别是站在建构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现代文学文献学、当代文学史料学等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形塑这一学术传统、遗产的过程中,意识形态和学术、教育制度之力也同样值得重视。意识形态方面,不惟有文化、文艺政策此一面向,实际上,重视资料工作且身体力行本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传统。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之上,早在1950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颁布了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办法,其后文化部又颁发了《改造北京图书馆方案》《未决定图书分类法以前整理图书的一个临时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处保存、整理资料,及至新的图书分类法问世尤其新时期以来,相关工作更形规范、成熟。1981年6月27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88比分直播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提出“要在全党大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中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对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但研究不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