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3日,旅游学院青年教师陶力及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唐玲依受邀前往柬埔寨暹粒,参加“湄公河-澜沧江旅游复苏与2026-2030年韧性行动计划:青年展望”国际研讨会。该会议是湄公河-澜沧江合作(MLC)框架下的重要交流活动,聚焦区域旅游复苏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吸引中、柬、老、缅、越五国青年代表团参与研讨。

开幕式上,中国驻柬埔寨特命全权大使汪文斌、柬埔寨旅游部部长胡海为澜湄合作青年旅游大使颁发证书。

在各国代表团演讲环节,陶力老师以“旅游韧性中的青年力量”为主题,结合湖州窑里“儿童友好村”、河南重渡沟纺织坊、云南阿者科村“阿者科计划”等实践案例,系统分享艺术赋能、非遗活化及校村合作模式在乡村旅游韧性建设中的应用经验,向各国代表团展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方案。

圆桌讨论环节中,各国青年与会者系统吸纳旅游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案例,围绕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韧性建设的五大关键维度,从可持续经济增长、社会包容性、资源效率与环境可持续性、文化多样性与遗产保护、韧性规划与适应能力等方面出发,深入交流并提出多项创新性项目构想,充分彰显全球青年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凸显各国在旅游可持续及旅游韧性实践中的共通理念与合作潜力。
旅游学院(旅专)自2023年与柬埔寨旅游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就人才培养、科研交流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和紧密的合作。此次受邀参会更为青年师生搭建了跨国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分享实践案例、参与研讨对话,在积极借鉴区域旅游发展经验的同时,传播中国经验与实践,助力校际与国际间旅游学科交流合作,为区域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供稿、摄影:旅游学院)



